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

当前位置: > 人间万象 >

拿遍编剧奖闯入小说界 这个“牛人”是谁?

时间:2016-06-03 17:17来源:宁武新闻 作者:宁武新闻 点击:
北晚新视觉网_北京晚报官方网站 北晚新视觉网是北京晚报主办的网上新媒体,是北京晚报的在线互动平台。网站立足北京,每日提供丰富视觉资讯;同时提供新闻、历史

2016年6月3日讯,曾包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中华艺文奖”、“飞天奖”等所有知名编剧奖的戏剧家陈彦从编剧界进军文学界,去年底他的长篇小说《装台》出版后引起轰动,记者从作家出版社了解到,《装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加印了7次,在如今的严肃文学界很少见。

陈彦


陈彦

《装台》以装台人刁顺子的生活遭遇为线索,写出了西京城各色人等的生活情状。不少评论家认为,这个故事中既有对以靳导为代表的艺术家群体的形象刻画,也有对与刁顺子一同装台的大吊、墩子、三皮等“底层”人的艰难生活的详细铺陈,呈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一个“盛大人间”。刁顺子虽然身处“底层”,仍然有他的责任,有他的担当,有他对家庭,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心和爱心,有他的价值坚守和生命的尊严。《装台》2015年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入选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中国好书”,为文学艺术类第一名,同时位列中国小说学会201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

快访“我在17岁就发过短篇小说”

“我尽管年龄也不小了,53了,但在文学界还是一个新兵。我自己把年龄定在19岁半,为什么在19岁半,因为中国电影大量的观众就是在19岁半,我给自己的是这么一个定位。” 陈彦在上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新作得到了文学界的肯定,对他今后创作是很大的鼓励,对他的批评也都接受。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7次印刷,半年时间10万册,市场那么低迷的情况下,真的不容易,不得不说这是小说的魅力。”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黄宾堂说,“陈彦是冉冉升起的文学‘中年之星’。他在戏剧界很有名,各种的大奖都拿全了,但在文学界还没什么名气,而且他写的是小人物的命运,能取得这样的销量,我觉得堪称奇迹。”

尽管在文学界是“新兵”,陈彦却一直钟情文学创作。“我在17岁就发过短篇小说,是一个内部刊物,当做普通的业余作者,那个时候心里面就一直有文学梦,到现在很多年了。”陈彦说,“后来在戏剧团体做了编剧,就一直在写戏剧,也写过电视剧、写过电影,也出过三本散文集。”

“陈彦16岁写出第一部戏就做了专业编剧,他从事的戏剧是秦腔,50年代还叫秦腔,后来改了,它不同于一般地方的戏剧,这是梆子剧的主体。”了解陈彦的评论家傅逸尘说,陈彦对秦腔的研究很具体、很深入,后来他写了一本书,是写秦腔的唯一一本书,“他是编剧行内的大腕,他要是不控制去写剧本的话,收入会非常高的,但是这些年他一直不写,好朋友催急了他才写。”

作为一个戏剧创作者,陈彦有着长期跟装台的经历,他自认为比那些“角儿”更了解舞台前前后后的故事,写这个故事对他来说驾轻就熟。“我在文艺团体一整夜、一整夜地熬过来,装台的这些人他们怎么说话,那些动作,我确实是比较了解。”陈彦说着开始反思小说的不足,“可能是了解的太多了,这些人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写的时候有些地方没有把他们写的很好,有些我尽管写出来了,可能也没有讲透。”

陈彦说,有时候自己也想,因为鲁迅的阿Q,他知道国民性这件事,但是我们面对的中国13亿人里面大量的是这样一些人,我们痛哀他们的不幸,他们也在支撑一个国家的进步。陈彦在完成小说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到底怎么把这群人写好,他们和时代是什么关系,他们在今天这个时代行进的步伐是什么,整个社会怎么去认知他们这种生存现状,他们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作为前辈作家,王蒙看过小说后难得用“绝了”两个字评论这部《装台》,王蒙看完的第一感觉是“这也叫小说啊,我还没有见过,没有听过”:“我个人看完觉得特别新鲜,绝了。因为这个小说里面的各种古今中外的东西,写爱情、凶杀、农村、农民,好像都看过,但是他写这么一批小人物,可怜巴巴的,有的地方又确实反映了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性,但这些我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在文章上面看过,就想,怎么还有这个啊,还有这么一批人呢,绝!”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陈梦溪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