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就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无法彻底治愈,所以当人患上糖尿病是十分痛苦的。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由于患者为老年人因群体的生理及心理上产生退化,在治疗上更是加到难度。所以,老人要注意对糖尿病的防护。 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年龄概念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多采用1980年联合国提出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而有些国家则以65岁为分界线。老年糖尿病按其发病时间可分为老年期起病的糖尿病和青壮年起病而延续至老年期者。特别是人到老年在生理及心理上产生退化,同时容易并存许多病患,致使老年糖尿病比起青壮年糖尿病的病情更为复杂,治疗也比较困难。 1、视力模糊是老年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因为房水渗透压受血糖的调节,血糖高,房水渗透压随之升高,导致视力模糊。 2、胰岛素分泌时相异常,很容易饥饿,可表现为低血糖症状。此外,在手术期发现血糖高,以及在应激状态(感冒发烧、中风、心肌梗死等情况)下发现血糖升高的人应该要怀疑糖尿病。 3、老年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还包括皮肤瘙痒,尤其是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顽固的外阴瘙痒,难以治好。 4、排尿困难:男女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有排尿困难症状,除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5、阳痿:男性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阳痿率是很高的,所以平常性功能正常的男性,如果一旦出现了阳痿,有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和一般的糖尿病不同,主要区别于四个特点。 一、病情轻,进展慢,比较稳定 老年人糖尿病往往症状较轻,也可仅有慢性并发症或伴随症的临床表现,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痛风、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白内障、眼底病变等。当其发生脑血管意外,或因外科手术,或因伴发严重感染时,才发现糖尿病。因此,对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二、心血管并发症常较严重,为主要死因 由于糖尿病病人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大血管、微血管、心肌都常常累及,且往往在糖尿病的无症状期即可发生。病人可有休息时心动过速,平卧时心率每分钟大于90~120次,体位性低血压,亦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老年期是人一生中的多事之秋,机体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再加以机体内部的糖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肺通气量和身体血流量都下降,这些都使身体素质降低。抵抗力降低以后,很容易并发呼吸系、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感染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四、容易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主要诱因为严重感染、手术、脑血管意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伴严重呕吐、腹泻,或在患其它疾病时,因补液给予大量葡萄糖液或进食甜饮料较多,血糖明显升高,超过33毫摩/升,高者可达138毫摩/升,血钠常大于145毫摩/升,血浆渗透压大于330毫渗压/升,病人表现有严重失水,反应迟钝,嗜睡或烦躁不安、神志模糊、定向力丧失、昏迷,亦可有四肢肌肉抽动、扑击样震颤、局灶性癫痫大发作、偏盲、偏瘫等。如未能及早诊断,积极抢救,病死率可达50%左右。 糖尿病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 老年糖尿病基本属于2型糖尿病。2型DM的发病受基因、老龄化及不利环境因素影响,除少部分为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外,其余绝大多数为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基因干预远未成熟,老龄化不能逆转,故改善环境因素使其不利于发生胰岛素抵抗为降低发生糖尿病危险是防御的主要环节。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合理的饮食(质和量)。 ②鼓励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③维持理想体重,肥胖者减肥,出生低体重或为巨大儿者尤其应注意不要肥胖。 ④治疗高血压避免使用降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糖尿病的治疗应当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具体治疗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心理状况:老年人多已退休,心情本来就易忧郁,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更易心理上不平衡。常想:"过去要鱼票肉票,生活困苦。现今经济条件好了,却不让我吃鱼肉了!"这种情绪上的忧伤、焦虑,容易使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升高。而且老年人容易受道听途说的影响,如"胰岛素会上瘾"等等,因此不敢吃药,更不愿注射胰岛素,反而轻信广告,一听说能"根治"、"不反弹"、"不必控制饮食"等,就去买降糖鞋、降糖奶粉、降糖含片、降糖口服液等保健品。结果非但钱花了不少,血糖没有降下来,反而耽误了早期治疗的良机,产生了并发症。这些心理状况必须调整,应该进行正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