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之前,刚刚流行过“疯癫派”清宫剧《还珠格格》。在《雍正王朝》之后,还要有戏说派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闯江湖。冷面雍正不可能像小燕子一样挤眉弄眼,也不像纪大烟袋一样貌似正经、实则胡闹,他是张嘴朝廷、闭嘴民生的正剧主人公。从收视率来说,《雍正王朝》难敌《还珠格格》动辄40%的成绩,可是20%已经是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近十年来的最高纪录了。 二月河小说里的雍正本来就进行过着意的材料取舍,接近于正面人物。到了胡玫导演这里,负面信息几乎全盘不用,而且让编剧进行了煽情化的再度拔高。在这里,雍正还是胤祯的时候,他是忠君的孤臣,为大清江山计,个人进退不在考虑之列。登基之后,他对八爷党的暗中使坏一忍再忍,恪守先帝遗训,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伤害兄弟。 扮演雍正的唐国强说:“二月河说雍正不是我想象的雍正,应该再阴损点,后来我跟他说了他也同意,我说你首先要考虑到这是在中央一套黄金档播出啊,你写个皇上不好不坏,最后再照你小说写的那个,所谓的乔引娣是他自己的亲生女儿,他拿剪刀把自己扎了,那你的雍正要表现什么,你写他对国家的贡献,你写他的勤政,但你最后又写他生了一个野种,让人看了说你要告诉我们说呢?不好不坏,那老百姓是要有意见的。小说你可以随便写,但是电视剧恐怕还不敢这么做。” 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是在1993年夏天开机的,但它的影响力是在1994年确立的。一家成天不干正事、贫来贫去的男女老少登上荧屏,中国的电视剧史从此改写。 这部戏久演不衰,其中含有密集的笑料,而且这些笑料有着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含义。梁左在一种略显荒诞的氛围中,通过人物形象把讽刺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中国近五十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被他以玩笑的形式编进了剧本。这些包含着过来人血泪的典故,虽然是在搞笑的语境下出现的,但让人笑完了以后有所触动。 剧中第一搞笑高手无疑是傅明老人。他原名贾敬贤,是一个退休的老局长。他是“唯一一名杀过人的家庭成员(七名日本鬼子死在他的手中)”。他资历深,虽然“辛亥革命没赶上,五四运动没参加”,但抗日战争抗过枪,解放战争受过伤,是不折不扣的老革命。他责任心强,退居二线后坚持发挥余热,长期活跃于居委会的领导层中工作。他高瞻远瞩,目光敏锐,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后,都及时跳出来一声断喝“我早就看出来了!”他满嘴假大空,性好瞎指挥,什么事情都爱插一脚,从来文过饰非不认错,但就本质来说又很有原则性、正义感、同情心,还算是个好老头。可以把他视为打下红色江山的那一代的总代表,他身上集中了“老同志”们的各种优点和缺点。 傅明老人由当时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文兴宇扮演,他独特的“声音化妆”,收发自如的“二皮脸”,把这个人物演成了不可超越的经典。文老爷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却以导演的身份度过了自己的壮年生涯。拍摄《我爱我家》的时候,文兴宇年仅52岁,称他“老爷子”都有些勉强,但他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演得惟妙惟肖,形象和动作无懈可击。以《我爱我家》大红大紫后,文兴宇又演了许多影视剧,都像是“傅明老人”的延续或变奏。 1990年夏秋,葛优和吕丽萍参拍了经典“文人剧”《围城》;1991年盛夏,葛优和吕丽萍主演了经典调侃剧《编辑部的故事》。《围城》智性、幽默、刻薄,《编辑部》通俗、诙谐、狂欢,这两部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影响巨大。《编辑部的故事》的基本立场就是知识分子不再把自己当作大众的精神导师,而自认是有点儿小理想但贪嗔痴俱全的世俗之人,“自己还没活明白呢”。《编辑部的故事》之所以那么带劲,全赖李冬宝他们说话那么有趣。从古到今,让人发笑的语言只有一种:制造反差。可以用特高雅的词描绘特粗俗的人,比如钱钟书写“鲍小姐是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也可以用特雄伟的词描述特庸俗的人,比如牛大姐自命:“我牛某人这嫉恶如仇的脾气还不打算改了!”把现在的网络红人都算上,不管是网络意见领袖韩寒,还是在博客上贴写真照的郭敬明,他们都是故意把大的说成小的、快的说成慢的、滑稽的说成庄严的,利用语境的错位抖机灵。 《编辑部的故事》第一次在电视里把文件语言、报告语言、政治语言倾泻在世俗之事、男女之事、凡人小事上,处处反差和笑料,着实新鲜过瘾。套用一个术语,这叫反讽。《编辑部的故事》在迎合和巩固社会主流话语的同时,每时每刻都在嘲笑和解构着它。过去人们闻之肃然的高调、见之心惊的上纲、掏心掏肺的讴歌,在这里全成了笑料,没了杀气和力道。这自然和人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心态吻合了,李冬宝也就成了大家的宠儿。 电视剧《围城》诞生于1990年。十集的《围城》剧本准备了三年,实拍又花了半年多;主角个个形象、气质、演技俱佳,配角也无一人无来头。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是绝唱。在谈到《围城》主题时,杨绛写下了一段话:“围在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后来,这段话被设计到片头里面,每集出现。这番话自然是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写出了人类欲望的本质,也写尽了转圜人世的无奈。不过《围城》并不是集中笔墨阐释这句话,它有着更丰富的内容。方鸿渐有点儿像贾宝玉,并不汲汲于世俗的成功。可是他并没有自己明确的主张,被周围的人裹胁着展转沉浮。而其他人各有各的精明盘算,每每在堂皇的包装和借口之下,露出俗气、低劣的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