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取消论文相比,熊丙奇更希望改革现有的职称评审机制,“我们现在的职称评审机制,还是一个行政主导的评价机制,是政府主导由行政部门操作的,完全把从业者的内部素养表面化,然后按这个表面化的指标来进行考核,与个人学术贡献和工作能力不相匹配。” 而职称评审机制如果要改革,有两个出路,一个就是彻底取消职称评审,回归职务本身来评价个人,“担当这个职务,就可以享受这个职务的待遇,不担当这个职务,待遇就取消,没有终身制。”另外一种就是把由行政主导评价体系改为学术同行评价,参评人员的论文可以不发表,但是应该提交到专家同行委员会,由同行的专家来给出评审意见。“我们现在的要求只规定了论文数量和发表期刊的级别,没有完整的内容,这种评审,连小学生都可以当专家,反正只要核实下数量就行,根本也不看论文质量。” 但这种改革方向,张翼却并不看好,“国外很多大学确实采取这种办法,但是这个方法在我们这里很可能水土不服。就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来看,如果没有硬性指标,没有严格程序,在我们这个人情社会里,执行起来很快就会走样的。” 熊丙奇还建议政府机构退出职称评审,把对人才的评价权交给各个用人单位,“政府只需要创造人才公平竞争、合理流动的环境就可以,不需要亲自参与评价。否则,必然滋生学术腐败和权力腐败。” 说法今天上午,记者打通了北京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咨询热线。接线员告诉记者,今年如果参加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的职称评审,对外语和计算机就已经不做要求,但如果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职称评审,是否需要提交外语和计算机考试通过的证书,则还需要看各个评审委员会的要求。“如果评审委员会没有说可以不交,那就还应该以评审委员会的要求为准。”至于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的要求是否有改变,接线员答复说,“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变革的通知。”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 周明杰 魏婧插图 宋溪 2017年1月4日讯,从今年1月1日开始,江苏省也取消了职称评审中的外语考试。目前,北京、广东、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相继出台政策,将职称评审与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松绑。 与外语、计算机考试催生出来的“考试经济”相比,“论文产业”也久受诟病,2009年,武大教授就曾经调查得出全国买卖论文产业高达十个亿的数据,这几年,论文经济更是愈演愈烈。计算机、外语考试已经与职称评审脱钩,下一步,职称评审中论文硬性指标是不是也有可能取消? 组团发论文 享店主优惠价2013年底,某事业单位员工晓雯达到了可以申请评选中级职称的工作年限。硕士毕业的她研究了2014年中级职称的相关要求,发现自己无需进行英语和计算机考试,但得参加业务统考和发表一篇论文。 考试对晓雯来说不算困难,发论文却让她颇为挠头。正巧有同事前一年刚评完中级职称,热心劝她“直接花钱发就行”,并给了晓雯一家淘宝店的链接。 按照前辈“指点”,晓雯登陆这家标着“8年老店”,已有4颗蓝钻的淘宝店。页面的“宝贝”列表中,足足包含了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教育类、医学类、人文社科类期刊等20多个类别。 带着一丝忐忑,晓雯与店主取得了联系。对方依照她的工作单位和要评选的具体职称类别,推荐了一份期刊,并称“评中级这个杂志就可以,你们单位的xx、xxx之前都是发在这上面,没问题。” 这份期刊确实是前辈们“用过”的,但要价却从一年前的每篇950元涨到了1300元。店主的解释是,之前可以发一页半,不过现在规定一篇论文得发两页,收费就要高些。 正在犹豫间,晓雯得知有两个也将于2014年评中级职称的同事都还没发论文,她提及这一渠道,同事们均表示想“组团”一起发。将这一情况告知店主后,对方给了他们优惠价--每篇降到1200元。 谈妥价格,大家各自分头准备论文。“没有题材限制,只要是跟我们业务贴边的都行。”图省事的晓雯干脆找了篇读研时的作业,从一万多字删减到要求的4500字,连同另两位同事的文章一起通过QQ传给店主。“人家真挺负责的,几天之后把稿子发给我们,还帮忙查重了,把需要修改的字句都标了出来。”经过修改,三个人的文章都发了出来,期刊赶在2014年4月前如约寄到,晓雯顺利通过了中级职称评选。 令晓雯忍俊不禁的是,次年有新同事找她来问发论文的办法。她从淘宝购买记录中翻出那家店的链接,同事也轻松评上了中级职称,只不过一篇论文已经涨到1400元了。“大家发的论文都是花钱买的,也体现不出什么能力。其实职称只要单位愿意聘用就可以了,论文实在没有必要作为硬性规定。” 进入到完全不同的系统 职称就只能躺在档案里除了参加社会统一评判,不少单位还有自己内部的职称评判体系,且各有差异。 某事业单位员工小原表示,两年前自己达到了可以评选中级职称的年限,填写了申请表,把相关资料交上去,一段时间后就“自动”评过了。不用参加任何考试,也没有发论文的要求。 据小原了解,这是因为自己的单位有评职称的权限,不过由于单位级别是局级,只有评中级职称才能如此简易。等到评副高、高级职称时,仍需参加培训、考试,也有发论文的要求。“有的单位是部级,更高的职称都可以内部评。” 李雁便是一家部级事业单位的员工,他介绍自己评中级职称时,只考了英语,没有业务考试,也没有发论文。“现在国家不是取消职称英语了吗,以后英语也不考了。”在李雁看来,单位内部评聘是比较科学的做法。“符合单位需求,‘两厢情愿’就可以了,没必要在社会上一刀切。” 评上中级职称后,小原并没有感受到薪资方面有什么变化。“这个也跟‘一把手’有关,当时的领导可能不希望把职称在工资中体现出来。”今年小原考上了北京市公务员,离开了原单位,进入到完全不同的系统,中级职称也就只能躺在档案里。 “靠绩效工资的话,评不评职称意义不算太大。”李雁也坦言,对比工资单,评上中级后,他的基本工资每月仅多了200元出头。“要说在升职的时候有作用,可能也看单位内部要求。像我们两位副总级别的都只是中级,刚刚才评副高。” 观点 不拿论文凭职称 凭人际关系评吗虽然正在参评或者准备参评的很多人都呼吁取消职称评审中的论文数量硬性要求,但在很多专家看来,这种呼吁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