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

当前位置: > 关注焦点 >

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商务部:2017年中国贸易摩擦形势或更严峻(4)

时间:2017-01-04 19:04来源:宁武新闻 作者:宁武新闻 点击:
B·一个中心的预警协同 被双反调查 川企最终胜诉不是个案 1月3日,四川省贸促会法律部部长张萌透露,去年10月底,接中国贸促会通知,包括德恩精工在

B·一个中心的预警协同
被双反调查
川企最终胜诉不是个案
1月3日,四川省贸促会法律部部长张萌透露,去年10月底,接中国贸促会通知,包括德恩精工在内,此次美国“双反”调查,涉及四川企业有四家。“我们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德恩精工联系,并将相关信息通报给他们。”张萌说,遭美国商务部双反调查,德恩精工负责人第一反应是很惊讶。不过,在整个应诉、调查期间,四川省贸促会主要是在企业与中国贸促会之间,搭建联系沟通机制,起到上传下达作用,以及协调四川省商务厅等部门合作,最终成功地协助德恩精工打赢了这场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官司”。 在四川,德恩精工被“双反”调查,且最终取得胜诉,并不是个案。

经贸摩擦增多
建预警中心统筹应对
近年来,中国贸促会承担国务院交办涉及企业经贸摩擦应对工作。与之相配合,四川省于2015年5月成立了“中国贸易促进会四川省经贸摩擦应对预警中心”。“这是一个公共平台,自成立以来,一切针对中国企业的双反案件,都通过贸促会来掌握最新信息后与行业及企业进行衔接,参与统筹应对工作。”张萌说。在四川,德恩精工被发起双反调查、并最终取得胜诉,并不是个案。自四川经贸摩擦预警中心成立以来,已参与9起“双反”调查案。

“涉及行业有化工业、航空运输业、鞋业、钢铁业等,发起调查国家除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张萌说,中国是全球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随着这两年的国际形势变化,不止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也愈演愈烈,川企面临的双反调查案件数量也逐渐增多。

遇双反调查
建议企业积极应对
面对双反调查,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双反调查都是针对一个行业发起的,企业首先要积极应对。通过提供充足证据、参与应诉,为自己争取利益,才可能胜诉免去征税或者保持相对较低的税率。”张萌说,之前,个别企业对双反调查存在误区,认为自己是小企业,没有力量去应诉,不去争取利益,放弃一部分市场份额就算了,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去应诉,这个市场就会彻底失去。德恩精工在这次应对“双反”调查中,企业经历了从案件发起到胜诉的所有流程,一方面应诉的难度非常大,但胜诉后也保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张萌还透露,去年上半年,韩国钛白粉行业对我国相关行业发起了双反调查,我省一家钛业龙头企业也在中国贸促会的组织下积极赴韩应对。“通过游说、举证,我们最终让韩方没有立案就撤诉了,没有对我们企业利益产生损害,这两起事件是近年来我省企业应对双反案件取得的最好结果。”

针对当前外贸形势,张萌建议,有出口业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首先要增强自己法律意识,更好掌握国际规则。一旦遭遇双反调查等类似问题,首先要与相关部门及时联系,积极参与由相关部门和行业统一组织的应对过程。“四川贸促会每年都会围绕企业‘走出去’,有针对性举办贸易投资规则、国际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欢迎企业来参与。一旦企业遇到‘双反’调查,我们也会免费为企业提供支持,”

C·一个专家的观点
打赢美国官司
中国民企的确不易!
“能打赢美国官司‘双反’官司,的确不容易!”获知四川民企打赢美国双反官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第一感觉显得有些惊讶。因为类似跨国贸易摩擦,特别是由美国商务部发起的,中国企业能打赢官司的案例较少。

白明分析称,这和目前全球经济周期性不景气关系密切。“今年,我国出口总体是下降的,按理说摩擦应相应减少,但结果却是增多,所以更重要原因还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实际上在经济好的时候,这些所谓贸易摩擦可能就不是问题。”

据商务部通报数据,在去年前八个月,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救济案件多达85起。从国别上来说,调查立案数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印度,案件数量分别为18起和15起,涉案金额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国家。从产品行业看,钢铁产品居首,共计35起案件,涉案金额58.86亿美元,占全部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金额的约一半,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40%和63%。

白明认为,钢铁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因为巨大本土市场而保持着更大产能,但并不能因此而只责怪中国。应对钢铁产能过剩,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而非对抗性质的贸易摩擦。

相关新闻
商务部:2017年中国贸易摩擦形势或更严峻
据中新社报道,2016年12月26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称,2017年中国贸易摩擦形势可能比2016年更严峻。2016年中国贸易摩擦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贸易摩擦案件高发。近期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贸易救济调查针对中国。截至2016年12月21日,中国共遭受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7起贸易救济调查,平均每三天就有一起案件;涉案金额总计139.8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上升了34.5%和71.5%。

二是部分重要出口产品在多国连续遭到“围攻”。以钢铁产品为例,截至12月21日中国钢铁产品共遭遇来自21个国家(地区)的45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高达75.5亿美元。

三是贸易摩擦规则环境有所恶化,许多案件被政治化,钢铁行业尤为严重。

四是高科技产品摩擦案件大幅增加。目前,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贸易摩擦随之加剧。

王贺军称,贸易摩擦多发与中国贸易“大而不强”、靠量大价低策略取胜直接相关。考虑到世界经济复苏迹象尚不明显,且各国尚未形成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政策取向偏向自顾和贸易保护主义,2017年中国“(贸易摩擦)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他表示,预计钢铁产品仍将是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围绕高端产品的贸易摩擦也会加剧。

“山雨欲来”之际,王贺军称,中国有充分思想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也有实力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他表示,商务部将在政策上给予企业更好指导,同时积极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合法权益,敦促各国遵守规则,公平公正处理相关案件。

 

来源:封面新闻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