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钱学森开始了长达五年被软禁的生活。 为了合法扣留钱学森,联邦探员想到了钱学森所托运的行李,称钱学森的行李中有大量美国机密文件,涉嫌违反了美国的间谍法。 想要研究钱学森的托运物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里面有太多的藏书、手稿、以及文件,还有九大本剪报。这是钱学森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看到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就减下来贴在本上,按内容分好类。 这些剪报有英文、中文、德文甚至俄文。 美国将钱学森这些资料用微缩相机拍摄下来,竟然拍摄了12000多张。然而他们调查出的“所谓机密”,实际上只是钱学森的个人笔记以及讲义。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9月7日,境况愈加恶劣,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包围了钱学森的住宅,钱学森的辩白抗议都无济于事,牢狱之灾突然降临,钱学森被逮捕关押在Terminal Island的监狱里。 从最初的吊销安全认可证到不准离开美国,又从海关扣查行李到下令逮捕,钱学森就这样一步步被扣押。 在关押的十五天内,他被禁止和任何人交谈。守卫每十五分钟来亮一次灯,短短十五天内,钱学森瘦了30磅。 最后钱学森接到监狱通知,交出15000美元的保释金后,可以获得保释。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和从欧洲赶回的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得知这一消息,当即为钱学森保释筹款,很快筹得15000美元。 被释放后的钱学森,一举一动都处于监视之下。 美国移民局规定,钱学森每个月必须要到帕萨迪纳移民局去登记,并要随时接受移民局官员的传讯。 他被规定只能在洛杉矶生活,如果超过洛杉矶的市界必须要申报获得批准才能出入洛杉矶。 他的电话遭到监听,信件收到拆检,连逛街都有人跟踪。 被这样软禁了长达五年之久,直到1955年日内瓦会谈,中国政府以释放11名美军飞行员战俘为代价,才换来美国政府批准钱学森归国。 至此,钱学森在重重波难之后,终于返回了故土。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中国面临核威胁,钱学森的归来让我们的“两弹一星”提前了二十年。 从规划研发计划,到具体组织科研人员攻坚; 钱学森成功地调动了当时年轻的共和国虚弱的科研力量,取得了世人无法想象的成绩。 在他和一大批受他鼓舞而归国的科学家的努力下,让这个当时连洗衣机都生产不出来的国家拥有了敢与世界强权叫板的实力。 1960年11月5日 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试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6日 “神舟5号”实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 2007年10月24日 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发射升空 2016年8月16日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发射升空 中国成为第一个实现了卫星量子通讯的国家 从落后追赶,到引领全人类科技的前沿; 我们的拳头硬了,不再遭受任何国家的技术威胁。 正如钱学森在美国的庭审上所说: “知识是我的个人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 他没有带回美国的任何机密,但他奉献给国家的是他最为精密的大脑和超越时代前沿的知识。 直到最后他仍保持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的风骨,几次将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捐献出去,几十年如一日住在破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几十年不动的相机,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时和别人联名发表文章,总是把稿费都给合作者。 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回顾钱老的一生,他真正的做到了他所说的: “我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或者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满意的话,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 这句钱老最爱的诗,便是钱老的最真实的写照。 编者后记: 很多读者在日报后台问过日报君,如何才能不辜负自己留学的经历? 我想,钱学森钱老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他不仅仅是回国后备受瞩目大放异彩,他还在美国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一个领域的权威人物了。 现在的留学中的同学,有多少人有信心做到一个领域的权威呢? 要知道,他35岁就成为了MIT终身教授,在研究最前沿的火箭技术。 你35岁的时候,预计在干什么呢? 所以,加油吧少年! 不论你以后是决定归国建设祖国,还是留在国外发展,请先成为一个有料的、有才华、有所成就的人。 最后,让我们再次缅怀这位伟人,感恩他为祖国所奉献的一切。 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像钱学森一样引领了一个领域的伟人 他们被称为“国士无双”,却不为大众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