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

当前位置: > 新闻快讯 >

知识分子:“未发现韩春雨主观造假”,你信吗?

时间:2018-09-01 12:30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和团队2016年在《自然-生物技术》发文,宣称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适合在人类细胞中基因组编辑,后遭质疑,多个实验室称无法重复其实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和团队2016年在《自然-生物技术》发文,宣称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适合在人类细胞中基因组编辑,后遭质疑,多个实验室称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但韩春雨坚称已有多个实验室重复其实验。2017年,韩春雨团队宣布撤稿。

原标题:“未发现韩春雨主观造假”,你信吗?

李晗冰

编者按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表《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称认真核实韩春雨2015年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本刊在此发表长期关注科技政策的资深媒体人李晗冰的评论。

欢迎各位读者留言或邮件至editor@zhishifenzi.com,就河北科技大学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发表评论。

撰文| 李晗冰(本刊特约评论员)

责编| 李晓明

拖了两年之久的韩春雨事件,终于有了一个调查结果,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调查和处理结果》),其中透露的有限的信息表明,调查过程中他们“遵循了国际惯例”,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做重复实验,虽然选择在深夜发布,但比起来一些长期不做声的“鸵鸟”学校,毕竟是一个进步。

但是,仔细看完这几百字的消息可以发现,居然是这样的“调查”结果,其核心意思就一句话: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2018年8月31日深夜,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

《调查和处理结果》称: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调查和处理结果》称: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NgAgo-gDNA为导向的基因编辑技术》论文。2017年8月3日,韩春雨团队主动撤回该论文。学校对此事件高度重视,按照学术、行政两条线进行了全面核查。

处理结果是: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调查和处理结果》还表示:调查期间,韩春雨及其团队积极配合,对同行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表示感谢,对论文发表所造成的误导表示了歉意。河北科技大学秉持“兴业尽责”校训,支持和鼓励广大师生探索科学未知、服务社会民生。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你信吗?

也许有人信,有人不信。毕竟我们不知道该校如何“遵循国际惯例”作出的这个调查结论,而且公布出来的是一个可谓极尽简陋的调查结果。

从公布的调查结果来看,正如《NEJM医学前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文版)副主编赵剑飞所提出的,至少有三大核心问题未回答:

一、韩春雨团队有没有篡改或伪造实验数据?

二、韩春雨团队有没有销毁实验记录和材料?

三、韩春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什么有很多前后矛盾的说法?如果是媒体写错了,河北科技大学或者当事人是否应该起诉记者或媒体侵害其名誉?

俗话说的好:山难改、性难移。看看韩春雨事件发生以来韩春雨本人和河北科技大学的一贯表现吧。

首先看韩春雨——

2016年7月以后,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国内外同行质疑,自称“愿意按照正规的学术规范回应质疑”的韩春雨,出尔反尔、自相矛盾:

他多次坚称“论文发表之前按要求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后也重复过”,同时又不愿意公开原始数据、自证清白:“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

他认为不能重复的实验室“80%是因为实验被污染,剩下的是实验者的操作技术不过关”,但又不愿意去其他实验室指导,认为“不太现实”;

他多次说已有多家实验室重复出他的实验结果,但又不公开实验室的名称;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