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两护士卖上万条产妇个人信息:2元一条(2)
时间:2018-09-01 13:41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 次
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三级检察官李芳华:根据调查发现,胡肖明此人近年来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市场开发和招生。为了获取生源,他经常到医院的
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三级检察官李芳华:根据调查发现,胡肖明此人近年来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市场开发和招生。为了获取生源,他经常到医院的门诊大厅里,自称是医院的工作人员,给就诊儿童和家长发放一些礼品,要求他们登记个人信息,有时候还会到学校和幼儿园等地通过举办活动的方式,登记儿童和家长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信息。获得信息后,就把这些信息交给市场开发的同事,让他们打电话和家长联系,招揽客户。这些年陆续收集了几万条信息。2016年,胡肖明通过微信群结识了从事儿童摄影的梁日山,想通过合作,互相交换各自掌握的个人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胡肖明先后四次给梁日山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近3000条,梁日山先后两次给胡肖明提供公民信息近14000条。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内容包含新生儿的性别、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很快,胡肖明被捕。在讯问过程中,他的一句话让检察官都觉得不寒而栗。胡肖明称,以前业内将搜集来的客户信息进行交换、各取所需极为常见。
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三级检察官李芳华:胡肖明掌握的这些信息,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用来和其他人进行交换,比如梁日山和冯晓;二是出售给一些传媒公司、培训机构牟利;2017年,胡肖明先后向某文化传媒公司、某艺术培训学校出售了1万多条公民个人信息;三是能根据手上这些资源,在求职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时作为谈判的筹码使用。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自以为操作的瞒天过海,极为隐蔽,但终于没有逃过法网。2017年,公安部网警在网络检查中发现有人通过QQ兜售公民个人信息,在紧密盯锁了一段时间后,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胡肖明。随后顺藤摸瓜,又成功查获了两名护士。直至7月,胡肖明、刘奇等六人先后落网。
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三级检察官李芳华:我自己也经常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对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所带来的影响和社会危害深有体会,同时也更能深刻理解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7年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便是基于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态势应运而生。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在对本案的侦查和起诉过程中,检察官遇到了重重困难。公民个人信息的销售、传播,都是通过发送邮件的形式交易的,而嫌疑人通常会把原始数据彻底删除。因此,如何提取、固定、保存电脑数据,以确认公民信息的条数,是摆在检察官面前最大的难题。
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三级检察官李芳华: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引导侦查机关一方面固定提取邮件信息等证据来确认信息条数,另一方面调取微信转账记录、银行交易记录、支付宝转账记录等来确认违法所得,通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数及犯罪违法所得额,两个追诉标准来确保不枉不纵,准确打击犯罪。除了销售传播方式隐蔽、证据难以固定外,还有另外一个难题考验着办案检察官。
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三级检察官李芳华:胡肖明在对外交换公民个人信息的过程中,会存在胡送给他人一些信息条目,而对方下次提供信息时会连同胡的信息打包一起发回,这就存在信息重复的问题,本着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面对多次大量信息的反复交换,我们对大量信息逐一进行科学计算,刨除重复信息,准确理解、适用司法解释,反复对比排查,以保证认定信息条数的准确无误,保证嫌疑人的权利。环环相扣的“信息生产销售链”几乎涵盖了上述几种非法获取信息的所有方式,极具典型性,对社会公众有较好的警示教育意义2018年5月9日,由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胡肖明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在青岛市市北区法院开庭审理。最终,被告人胡肖明等六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至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九万元不等。
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三级检察官李芳华:在提审犯罪嫌疑人时,两名正值花季的年轻小护士痛哭流涕,悔恨莫及。她们说原本想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因为法律意识的淡薄,最终酿成大错,一再恳求给她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想主动上交违法所得、向医院和被泄漏信息的新生儿家属道歉,尽可能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但殊不知,她们依然构成刑事犯罪,锒铛入狱的后果会成为她们一生中不可磨灭的污点。生活中,需要我们登记个人资料的情况越来越多,几乎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可就是有一些不法分子隐藏在暗中,无所不用其极的套取公民的个人信息,谋取利益。就在8月30日,中消协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这其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要避免这种情况,除了个人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外,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如何从源头斩断畸形的供求利益链,杜绝类似行为的发生,也是监管部门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注:本案除办案检察官外均为化名,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