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摄像头:女子半裸上身接受按摩 被5人在线观看(5)
时间:2018-01-22 20:30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就市场准入而言,按照公安部和质检总局发布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对安防产品有三种市场管理方式,即工业许可证制度、强制安全认证制度以及生产登记制度。其中,监控摄像头管理适用生产登记制度,厂家进行销售和安装业务需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企业需持营业执照,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和鉴定证明等,获得相应登记证书。违反这一制定于2000年的规范,将受到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但这一标准多针对传统安防产品,消费类智能摄像机的检测和认证标准尚未出台,即便企业想要办理,亦苦于没有适用的相关标准和机构。一位从事智能摄像头供应的安防厂家经理告诉《财经》记者,他曾向检测中心咨询,得到“没有这方面业务”的回复。 据了解,行业标准已在路上。鲍逸明表示,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制定的《智能联网产品信息安全技术规范》和《网络摄像机产品信息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17年10月份完成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备案工作,开始受理相关认证工作,正在进行海康、大华等厂商的智能摄像头网络安全认证。 此外,《网络摄像机安全技术要求》、《物联网感知层接入信息网络的安全要求》、《联网智能终端口令安全技术规范》等多个标准亦正在制定过程中,为机构开展检测、认证工作提供判定依据,旨在引导企业达到最基本安全要求。 打击黑产和建立行业标准提高基本安防水平都需时间,面对已经形成乱象的存量市场,还需提高产品安防能力,以及建立安全响应机制。刚生效半年的《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产品、服务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数据加密、分类等措施,并在存在安全缺陷和漏洞等风险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和安全相应机制。 隋刚举例,对许多未提供远程更新功能的智能摄像头来说,发现安全漏洞的唯一解决方案是关闭处理。但许多中小厂家既无能力更新产品,也无动力召回产品或提示用户关闭,只能“放任漏洞存在”。因此他建议,厂商应为智能摄像头提供远程更新功能,以便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智能摄像头所面临的黑产和黑客攻击风险不断增强,安全攻防战也将长久持续。 可以预见,对中小厂家来说,达到市场准入门槛、完成安全认证并建立安全响应机制,将意味着沉重的负担。上述杭州安防从业者告诉《财经》记者,不久前他们购置一套安全标准检测工具,耗资上百万美元,对于许多小厂商和创业公司而言,安全投入成本难以承受。 不过,随着企业加大投入,形势可能得到好转。有两支黑客团队向《财经》记者表示,近两年来安全问题呈好转的趋势,这受益于中国安防龙头企业的市场扩大和海外业务增加,倒逼企业提高安全水准。隋刚也表示,有几家大厂商已经在组建自己的安全团队。 但随着5G和IPv6的推行,云端控制的需求会跟隐私意识冲突,监控摄像头安全前景仍会充满不确定性。 (本文首刊于2018年1月22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责任编辑:张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