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生前曾饱受抑郁症困扰 朋友称其为人仗义
时间:2018-01-26 03:10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原标题:没有告别的茅侃侃,和正值壮年的80后创业者 在茅侃侃噩耗传遍刷屏互联网人的朋友圈之后的几个小时后,望京某大厦里的一家咖啡馆的店员高达(化名)向人聊起了他,“他每次来只要冰美式,加两包糖。” 这是茅侃侃每天的固定饮品,从未变过,有时候茅侃侃远远地摆摆手就知道他要什么,根本不用说话。 这是茅侃侃之前办公室外的一家咖啡馆,大约两个月前,万家电竞就搬离了这里,原来的办公地点已经入驻的新的公司。 高达对茅侃侃的离世感到“恍惚”,“他在我这喝了四个月的咖啡,忽然就走了。” “我这人不太矫情” 在高达的记忆里,茅侃侃是个积极、爱笑的客人。 但实际上,茅侃侃生前曾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严重失眠时,甚至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但至少,在周围人的眼中,茅侃侃看不出丝毫异常。高达还以为茅侃侃会继续创业,万家电竞的员工在一次闲聊中向高达提起,茅侃侃曾打算重新创业。 “我不相信他会轻易放弃生命”,茅侃侃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中写道,不久前和她一次的聊天中茅侃侃状态很好,还开解安慰他。 茅侃侃为人仗义,广交朋友。让高达记忆深刻的是茅侃侃身上的大片纹身,“胳膊上,腿上都是”,这在创业者中极为少见。 和他被并称为80后IT四少的李想说,“他是身边好友心中最仗义的那个,没有之一。”他们在2006年与戴志康、高然一起登上《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作为80后创业代表一炮成名。 茅侃侃离世后,李想恳求媒体和公众不要对茅侃侃下任何带有主观偏见的评论,在他眼中,“仗义”是茅侃侃身上最显著的标签,“生活中,他永远是第一个站出来帮朋友抗事的人,没有目的,不求回报;创业中他背负了所有属于他以及完全不属于他的全部责任。” 茅侃侃曾在自己写的书中提到,他帮助过一位朋友解决融资问题。这位朋友创办了一个宠物相关的项目,虽然单店盈利都不错,但苦于流动资金的不足而陷入停滞,见了不下50家投资机构,却仍无法拿到融资。 碰巧茅侃侃有一位相熟的朋友在投行工作,茅侃侃组织了一场酒局,约了两方见面。不久后,这位朋友告诉茅侃侃,二轮融资签了。 高达记得,万家电竞发不出员工工资时,茅侃侃把自己的房产、车辆都抵押出去,甚至是个人电脑也被充当工资抵押给员工,“他自己组装的电脑,配置很高,听说都要4万多块。” 茅侃侃倒很少用仗义来形容自己,他会说,“我这人不太矫情。”在采访中他说,自己不适合做公司的内部管理,因为太过大方。《中国企业家》的一篇报道中提到, “只要给得起”,茅侃侃就会借钱给员工买房,员工电脑也主张配最好的。他在万家电竞的搭档担心他,把花在业务上的前都用在了员工上。 “我真的没想到这种事会发生在他身上,”茅侃侃的朋友米雪说。他们是一类人。很外向,从不说任何压力和困境。去年10月份,是茅侃侃最后一次联系米雪。向她咨询上市公司分离的一些问题。咨询后,嘻嘻哈哈说以后请米雪吃饭。 这次饭永远也约不上了。细想来,这是茅侃侃最难的时候。公司债务累积,茅侃侃卖房卖车,也没跟业内的朋友吐槽半句。 你要相信,那一定是你的错觉 万家电竞的办公地点在望京的诚盈中心,茅侃侃在这里租的办公室占地700多平,每天的租金要5000多块。为了上班方便,他租住在公司背后的小区里,距离公司步行只需要5分钟。 高达最后一次与茅侃侃发生交集是去年11月初,那时万家电竞已经濒于倒闭,茅侃侃正忙于把公司的办公资产变卖用以偿还拖欠员工的工资。 不过,万家电竞搬离诚盈中心的那天茅侃侃并没有出现。那天晚上,高达帮万家电竞的行政主管把公司剩余的资产搬至茅侃侃在写字楼后租住的房子内,两车的物资搬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 现在回过头来看,万家电竞可以说是茅侃侃人生的转折。在此之前,他经历了多次创业,在游戏和电竞圈转圜两年后,茅侃侃在2015年选择和万家文化合资成立万家电竞。 而这个生意,则直接将他带入了一无所有。最初万家电竞立项成立3个游戏项目,实际研发出五款产品。但据财报显示,万家电竞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万家电竞实现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为-1073.72万元。到了2017上半年,公司负债合计约4812.7万元。 2017年的最后一天,他发了一条朋友圈说:2017失去了所有的所有。这些所有,不仅代表了创业路上的困境,也代表了资本圈的无法控制的风险。 赵薇收购万家文化的失败,导致万家电竞也成为了牺牲品。2017年8月,万家文化卖身祥源集团,但祥源集团却并不愿意接手万家电竞和背后的负债。此时万家电竞的实际债务已经高达6000多万元。也正是这时,茅侃侃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和车。但资不抵债,10月31日,因拖欠工资,万家电竞的员工集体去朝阳区劳动局进行劳动仲裁。 这时茅侃侃还在做努力。第一步是和上市公司理清关系。在这个月18号,万家电竞的法定代表人由孔德永(祥源文化此前的实际控制人)更改为茅侃侃。 而刚过了一周,就传来了茅侃侃自杀身亡的消息。没人能知道这一周内,茅侃侃发生了什么。 茅侃侃曾写过一本名为《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的书,将创业比做西天取经。在书中他写道:“你真的不能指望这些金融机构为你雪中送炭,它们只干锦上添花的事。如果真的有一天突然出现了雪中送炭的投资机构,你要相信,那一定是你的错觉。” 那一代80后创业者 在一篇悼念茅侃侃的文章下,一名叫“愿光穿尘”的网友留言说,80后的我,他是第一个让我为“80后”这个名词、形容词喝彩的人。 多年以前,李想、高燃、戴志康、茅侃侃四个阳光男孩,以“80后创业者的代表人物”的身份站在聚光灯下,后来,媒体给了他们一个更响亮的称号——“京城IT四少”。 如果时间回到20年前,绝不会有人把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那时,一个是家住河北石家庄的高中生;一个在一年后考入清华大学;另一个是黑龙江大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独子,两年后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最后一个,则是生于北京部队大院、只有初中文凭的大男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