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拟适时推出消费券怎么回事 武汉为什么要适时推出消费券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武汉拟适时推出消费券怎么回事 武汉为什么要适时推出消费券

近日,深圳、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相继宣布发放消费券激励消费。据悉,为支持全市商贸、餐饮和文体旅游行业复工复产,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鼓舞消费热情,营造全民消费氛围,让消费转起来,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我市拟根据疫情变化和防控需要适时推出消费券。

消费券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对拉动消费会起到什么作用?近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如国,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吴永保,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武汉市餐饮协会会长刘国梁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消费券的投放及效用进行解读。

消费券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近期各地为何都在密集投放消费券?投放消费券有何背景?

陈丽芬: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是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消费需求被部分冻结,消费券的发放,有利于激活处在休眠期的消费,在较短时期内激活消费市场,成为一种“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先热起来,进而带动整个经济链条的复苏。

同时,消费券具有一定的乘数效应,能够以较小的金额撬动较大的消费市场。武汉适时投放消费券,除了可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强消费信心和人气,而信心的恢复对市场繁荣至关重要。

吴永保:各地发放消费券,是落实中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决策部署,是强化“六稳”的举措之一。

消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个城市消费的活跃程度,既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活力,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因为消费的繁荣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市民的幸福度。

目前,中央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稳定就业等系列政策,是从供给方发力;而消费券是从需求方发力,消费券的发放体现了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近段时间,各大城市都按下了复工复产“重启键”,但复工复产之后,需要订单和服务的拉动,需要消费端的支持,消费券的发放,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消费,助力复工复产。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性疫情,对全球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强大的国内市场显得极为重要,发放消费券就是恢复消费信心、启动内需的一个基本信号。

范如国:消费券是政府推出的应急举措。政府消费券的发放,从量上来说不一定很大,但它可以提振消费信心,引导消费行为,唤醒消费市场复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小小的消费券来撬动行业回稳。同时,要适当考虑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 

我国此前是否发放过类似的消费券?

范如国:在我国,类似发放消费券并非首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地方政府曾出台政策为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我国最早试水发放消费券的是广东省东莞市,2008年5月东莞市发放了2亿元的现金红包。杭州市也于2009年3月发放总额9.1亿元的消费券,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本地一些外贸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造成的消费受挫。

疫情期间,也有不少省市发放了消费券:

3月2日,山东济南推出文旅消费券,主要针对景区、旅行社、影剧院、演艺场所、书店等文旅行业进行投放。

3月13日,浙江省宁波市宣布发放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券和健身消费券。

3月13日,江苏南京推出消费券,可在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七大类中使用。

3月20日,青岛市宣布向市民发放健身消费券。

3月27日,杭州宣布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消费券。

同时,广东多地、郑州市、沈阳市也相继宣布向市民发放消费券。

目前,其他城市的投放方式是怎样的,对我市有何借鉴意义?

范如国:当前,从各地投放方式来看,主要是线上领取,多以电子消费券形式为主,这个方式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规避了发放过程中产生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操作简单、高效,还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从目前的发放情况看,基本没有发放实体券的情况。实体券制作成本较高,短期内赶制数百万乃至千万张消费券不现实;实体券如何核销也是个难题,没办法做到各类业态和商户的全覆盖。

武汉市应该学习外地做法,通过大型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刺激消费。

消费券应向困难群体倾斜

为什么不向全民人均发放消费券?

范如国:第一,采取全民人均发放,对一座城市而言,在操作上难以界定发放的群体范围,如何精准发放到个人,也是一大难题;第二,采取全民方式,人均获得的金额较小,发放成本高,难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杭州、南京、郑州等城市在发放消费券时都对困难群体有特殊倾斜,您对武汉发放消费券有何建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