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现场图 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是什么样的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河南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现场图 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是什么样的

 

黄河九曲,夭矫如龙。昂首北上而后俯冲南下,随后迤逦向东倾注大海。带走了万仞黄土,也铺散了千里平原。

天地玄黄,是中华的底色,亦是华夏儿女引以为豪的肌肤的颜色。在这片厚重而又广阔的黄土地上,炎黄子孙代代繁衍,放眼望去,每一寸土地上都藏着无数的故事;用心倾听,穿越了千年的黄河号子依然振聋发聩。

这片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美丽的故事:黄帝文化的发源、仰韶文化的兴盛、夏商周文化的核心……3000年前,何尊在烈焰中诞生,铸在它心腹中的铭文“宅兹中国”奠定了中原地区“天地之中”的位置。

2020年5月7日,又一个沉睡了数千年的遗址经过十多年的挖掘与研究之后惊艳出世——郑州双槐树遗址。

河南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现场图 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是什么样的

双槐树遗址 图自中原网

专家赞叹:这是打开黄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关键钥匙!这里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这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于此!

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其社会发展模式、承载的思想观念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5000多年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尽管已实地考察数次,83岁的李伯谦仍不舍得错过任何一次近距离查看河洛古国细节的机会。春夏之交,炎热感已十分明显,老先生在地势高低不平的遗址区来回奔走,看起来殊为不易。

“我来六七次了,今天看了还是挺激动,真是太重要了。”他兴致很高,同行的其他学者亦是如此,频频相互交流意见。作为备受推崇的权威专家,他们走遍大江南北,看过的文明古迹不计其数,却对河洛古国青眼有加,原因在于河洛古国填补了一个重要空白。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历时15年,在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都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级都邑遗址,显示出文明化进程加速的倾向,但中原地区却没发现,我感觉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持人,王巍坦言,大家都知道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但它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中心?一直欠缺过硬的考古资料。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它如何起源发展备受关注。与此同时,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说法长期不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2001年,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个由国家支持的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启动了,这就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揭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

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研究成果。红山、凌家滩、石峁等古国文明璀璨夺目,地处中原的河南地区却没有此阶段的重大发现,给人5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甚至出现了“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实际情况,黄帝的活动区域应该是以河南为中心,所以鼓励一些机构开展相关研究。令人欣慰的是,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说。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站在遗址高处,黄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河洛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所处时代太重要了,伊洛汇流后在这里汇入黄河,遗址呈现出的景象与内涵,契合了《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李伯谦认为,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

如果说将遗址与某一历史时期对照还为时尚早,那么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及所处时代无不凸显了其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地位,应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