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双十一设为公筷日怎么回事?为什么建议将双十一设为公筷日
时间:2020-05-23 15:44 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次
近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与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爱国卫生特别策划“在一起,筷行动”。在健康理念备受关注的当下,这一活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反响。有网友留言说:“全民使用公筷,应成为习惯。” 前不久召开的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省政协有关专委会向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发出倡议:讲究卫生勤洗手,推行分餐用公筷。 过去一周,浙江多地进入两会时间,“公筷公勺”的话题成为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有的地方委员在驻地报到时,大会秘书处还提供一份特殊礼物:公筷公勺。 在刚落幕的杭州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带来的一份关于“将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的建议,引发热议。正如他所说,一双细细的筷子,其内涵包罗了身体健康、饮食文化、餐桌文明等,甚至还能激活一个产业,打造一座城市的全新记忆点。 一份建议—— 把“双11”设为 “全民公筷行动日” 使用公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7日,钱报在头版头条推出了《要不要用公筷,一个实验告诉你》的报道后,衢州市政协委员、衢江区卫健局副局长蓝建芳给记者留言:这个形式好,用数据说话,很有说服力。 “从专业角度来说,使用公筷公勺,是简单易行的切断传染源的有效途径。”蓝建芳说,增添了一双公筷,共享了一份健康。 包括蓝建芳在内的众多委员,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把公筷公勺的倡议变成大家自觉行为,需要形成合力,“公筷行动提了很多年,但落地效果不甚理想。” 究其原因,葛继宏委员认为有三点——观念传统,思想上不重视;推广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形式单一,推广缺乏创意。 “长久以来,给客人夹菜,是中国餐桌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滋生了病毒传染的风险。”葛继宏接着说,“观念问题是公筷行动的‘拦路虎’。” 前期调研中,葛继宏委员发现,年轻人对使用公筷并不排斥,他们接受度高。所以,推广公筷的观念,葛委员建议可以采用“小马拉大车”的形式。 “让家里的小朋友教大人怎么做。一般孩子的话,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一辈更愿意听,也更容易接受。” 他还建议,在前期的宣传基础上,可以考虑将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双11”是杭州首创的网上购物节,这一天除了消费,希望它还是“全民公筷行动日”。 双“11”,就是一双生动的筷子,好记。 这个想法在小时新闻客户端发出后,有网友留言:这个建议好,给双“十一”赋予了新内涵。 一个设计—— 公筷与动漫结合,创造“筷筷”“乐乐” 除了观念的问题,很多委员也提到了宣传形式上可以做些更有时代感的创新。 “目前,对公筷的宣传,更多停留在口号式的宣传,难以直抵人心。”葛继宏委员说,“杭州是动漫之都,连续举办了15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已经深入人心,在公筷推行上,不妨可以考虑与动漫产业结合起来。公筷可以区别于普通筷子,可以略长,可以颜色上不一样,在上面做一些文创加工,比如印上《孔子》《老子》等经典著作的一句话,一家人各自可以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筷子,方便区分,又能让国学走入寻常百姓家。” 葛继宏委员的想法,也让来自“中国木制玩具城”云和的丽水市政协委员马达伟来了兴致。 “这是非常好的创意,虽然是小小的一支筷子,要想把它真正落地,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如果给公筷赋予一些文化寓意,推广起来就更有意义了。”马达伟说。 就在昨天下午,葛继宏委员给记者打来电话,公筷和动漫结合有了初步效果,“我把这个想法与省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院长丁海祥进行了对接,有了创意!” 省政协委员丁海祥,网名“阿拉丁”。记者联系上他时,他很开心,“我和葛委员一拍即合,马上组成团队一起参与设计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代言人,叫‘筷筷’和‘乐乐’,目前初稿已经出来。” 目前,丁海祥委员和他的团队已经设计了几套方案,其中一组的造型是参考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题材。据主创人员武小锋老师介绍,这既代表着筷子成双成对的属性,又用传统服饰显示出筷子历史的悠久。 一次尝试—— 给公筷制定标准、升级品质 公筷推行过程中,还有一个现实困扰:餐馆就餐时,面对着面前放着的两双筷子,大家常常会分不清到底哪一双是公筷? 一直都扎根在餐饮行业的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跨湖楼餐饮集团董事长章金顺说,这个问题经常被人问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