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

当前位置: > 新闻快讯 >

《二十二》准备申报奥斯卡 导演郭柯亲述幕后故事(3)

时间:2017-09-21 17:20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
郭柯:老人是被迫充当性奴隶的受害者。慰安妇这个词是从日本过来的,为什么我们用双引号,因为她们这些女性不是慰安妇,慰安妇有自愿意识在里面,

郭柯:老人是被迫充当性奴隶的受害者。“慰安妇”这个词是从日本过来的,为什么我们用双引号,因为她们这些女性不是“慰安妇”,“慰安妇”有自愿意识在里面,有时候还有金钱交易。

应该让大家知道她们的身份,我相信这样后代就不会认为,“她们是妓女,她们是中国的耻辱”。

时间新闻:不怕题材敏感吗?

郭柯:现在有一些人还在说,这么敏感的一个题材,你为什么还要去拍。我也没有觉得它敏感,它为什么敏感?她一点都不敏感,她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也可以说是弱势群体。

当大家问敏感的时候,其实我们大家还真的不了解她们是受害者,大家以为她们真的是妓女。

(郭柯与受访老人在一起图/剧照)

时间新闻:很多人讲,如果《二十二》更倾注于昔日“慰安妇”的群体化描摹,或许更具史料价值。你认同这种评价吗?

郭柯:简洁地把这20多位老人基本状况介绍出来,我只能做到这一步。你说我这部片子能把每位老人讲得深刻,我觉得我做不到,条件也限制我这样做,不能跟拍一年呀。

我其实就带着你们在中国的五省走了一遭,或远或近地了解了一下这些老人的情况。《二十二》就是这样,说要挖掘人性,探讨什么,没有没有,探讨不了。

时间新闻:从你与她们的交流中,你觉得老人最深的诉求是什么?

郭柯:从我(与她们)相处中,我倒是没直接问她们这个问题,觉得她们就是想晚年能生活得幸福一点、快乐一点。就拿毛银梅老人来说,其实去的人多,陪她玩一玩,她就挺开心的。每天睡完午觉,出来走一走,和邻居聊聊天。

时间新闻:《二十二》记录下22位老人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拍摄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郭柯:李爱莲老人回到她家里,面对丈夫。她丈夫说不怪她,该怎么过怎么过,那是日本人抓你去的,不是你自愿的。每位老人都是在说自己亲人的时候,她们才动情。这一点可以说明,在每个人心里,留得最深的还是自己的亲人,虽然她们曾经受到了那么大伤害,日本人给她们带去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是她们现在说到日本人,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说了。但是你看,一旦说到亲人,不管他好还是不好,都会动情。

这个片子能看到的,不一定是在说“慰安妇”的事情,在说一个人,她心里最深的情感是什么,就是家人,我反正看到的就是这点。

(老人凝视窗外的天空图/剧照)

时间新闻:影片里有多段与老人们的对话,聊的内容多关乎现在的生活,是有意回避某些问题,还是不想去揭她们“历史的伤疤”?

郭柯: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态度,镜头对向她们,把她们晚年生活记录下来,没有揭她们的伤疤。

不能去判断别人心里面有没有放下,怎么去判断?我才多大,别人都快一个世纪了,别人经历的事情,我们都是想象不到的。所以无从知道,她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种题材,你只能去观察,只能把答案交给观众自己,你不能自己有答案。你说老人放下了吗?那我只能说,有一位老人说,“日本人老了,连胡子都掉了”,然后就笑了。

(郭柯请老人看监视器画面图/剧照)

时间新闻:现在回过头来看,你觉得《二十二》留有遗憾吗?

郭柯:拍摄期间有老人去世,很遗憾不能让你们看到这位老人。我觉得可能是缘分还没到吧。决定要拍这位老人了,在我们快要去她家的前几天,去世了。

从技术方面,从我们个人、团队付出上面,没什么遗憾的。因为人每一天都在进步,因为这是我们2014年拍的片子,你让我2017年来看,我会有更多的想法去思考。但是对于2014年那段时光,我觉得我们已经做到该做的了。

时间新闻:在拍《二十二》之前,你还有部纪录片《三十三》,也是“慰安妇”题材。你会继续拍下去吗?

郭柯:题材不是我们最先选择的,有感情投入再去做。当时拍《二十二》,我确实有感情在里面。那现在《二十二》已经这样了,如果你再顺着题材继续做,就没意义了。所以我下一步不会再接触。

如何再拍下去,就是为了题材而拍。我觉得《二十二》已经很全面地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年岁越来越大,你再为了题材而拍,其实更很多的就是打扰了,而且情感上面,我目前想不到还有什么能值得再往下走。你说再把老人挖得更深嘛,还是我们要去记录她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有意义吗?我们把她们最美好的一面留下来就行了,生活中去静静陪伴老人就可以了。

北京时间记者李一凡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