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口蹭网农民工走红背后:最感动城里人的认同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地铁口蹭网农民工走红背后:最感动城里人的认同

  葛家有一个微信群,名字叫“最亲爱的人”。每天连上WiFi,葛远征都会收到好几十条微信——儿子在海南学舞台搭建,每天都会拍现场的小视频,让他听听歌,看看新鲜;妻子和女儿白天空闲时间比较多,一串一串聊微信,有时候他都等不及一一听完,便直接跟她们视频通话。

1月3日,葛远征在地铁口和家人视频。图片来源 梨视频

1月3日,葛远征在地铁口和家人视频。图片来源 梨视频

  文| 新京报记者罗芊 编辑 | 胡杰

  校对 | 陆爱英

  本文约4822字,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上海工地上,葛远征被称作“老葛”,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全名。

  老葛和别的农民工没什么不同,蹬一双黑胶鞋,身上灰扑扑的,深蓝色的工装上缀满了白色的石灰点子,唯一一抹亮色,是头上那顶黄色安全帽。

  他是河南人,去年十月份来到上海。

  前段时间,劳累了一天的老葛照常去地铁站“蹭”免费WiFi给家里人视频通话,被一位视频拍客撞见,拍下视频传上了网络。

  老葛“蹭网”的视频点击量很快达到778万,网友们说,看到这一幕,感到心疼,“眼圈都看红了”。

  在葛远征所在的工地上,像他这样会去地铁站“蹭网”的农民工不止一个。他们“蹭网”,是因为不舍得花太多钱买流量,又“想家,想和家里人说说话”。

  可以正大光明上网了

  1月3日,上海下着雨,气温只有0℃,湿冷入骨,路上的人冻得缩起来,帽子围巾一裹,只露出一双眼睛。

  葛远征像往常一样,五点下班,冒着雨,骑着70块买来的二手自行车,蹬了7公里回到居住的工棚。晚饭要了一份青菜、一份豆腐、一份白米饭,花费六块五毛钱。

  黑夜漫长,工地上没有什么消遣,老葛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家里人聊天。去年,他买了一台智能手机,向儿子女儿学了上网,开通了28元包月套餐,每个月可以拥有50分钟国内主叫通话时长和100M流量。这些流量如果用来视频通话,不到一小时便会全部用完。

  在工地上,农民工一天可以赚200-300元,“都是血汗钱”,吃肉都不舍得,没人舍得把钱花在买流量上,工友们凑在一块总懊恼,“这智能手机吃流量,我上月又超了十五块钱”。

  后来,有工友学会了“蹭WiFi”,老葛也学会了——在手机上安装破解WiFi密码的软件,下班后拿着手机在周围小区转悠,碰到WiFi信号强的人家,便蹭一会儿网和家里人视频。

  每天晚上七八点钟,是老葛和家人的视频时间。一开始,妻子苏秀娜接到丈夫葛远征的视频,吓一跳,手机那头黑漆漆的,路灯下丈夫的脸只能看清个轮廓,“他看得到我,我看不到他,想着他的样子聊天”。

1月9日,葛远征和许海庭在小区楼下“蹭网”。新京报记者罗芊 摄

1月9日,葛远征和许海庭在小区楼下“蹭网”。新京报记者罗芊 摄

  过了段时间,老葛发现地铁里面有免费WiFi,高兴坏了,他可以光明正大地上网了,地铁站里还有充电插头,有灯光,没外面冷。

  1月3日晚上六点多,葛远征像往常一样,回宿舍洗了把热水脸,衣服都来不及换,便出门去附近的地铁长清路站。他随身带着充电器,没电了,便蹲着和家里人视频。

  那是下班高峰期,每隔一两分钟,闸机口都会涌出一群归家的上班族。他们大多穿着厚实的羽绒服和大衣,神色匆匆,几乎没人注意到,墙角边上蹲着个农民工,也没人好奇他在这里干什么。

  夜里八点多,有位视频拍客路过,觉得心里有块东西被触动了,拍下了这一幕——风从地面灌进来,一位中年男人蜷缩在地铁出口,身上蓝色的工装落满了石灰和水泥,袖口和膝盖处尤甚,斑驳得像一幅油画。他蹲在充电插头旁边,两只手捧着手机,冲着屏幕有说有笑,屏幕那头,是他远在河南的妻子。

  钢筋是骨架,混凝土是血肉

  老葛的“蹭网”的视频走红后,他的电话时常响起,工友们都笑,“你成网红啦”。

  来上海前,葛远征还不叫“老葛”,在河南周口老家被人尊称一句“葛师傅”。

  他学过木工、瓦工、油漆工,谁家盖房子,都愿意帮忙搭把手,老乡评价他,“人老实,话少,肯吃亏”。

  这是一个顾家的父亲,他有一儿一女,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舍得离家,待在家里一边打零工一边种西瓜,他最擅长的是种黑美人西瓜,瓢沙脆甜。孩子长大了,儿子去海南学舞台搭建,女儿上了卫校,2013年,38岁的老葛跟着老乡当了农民工,在全国各地做油漆工,负责给墙面上各种涂料。

葛远征在给墙壁上涂料。图片来源 梨视频

葛远征在给墙壁上涂料。图片来源 梨视频

  这几年,葛远征去过北京、长沙、郑州、义乌、上海等城市盖楼。

  如果你问他,这些城市有什么不同,他要想很久才能答出一句,“北边好点儿,没那么冷,南边总下雨,冬天冻得手脚都没感觉”。

  城市美丽,“上海的商场比我地里的西瓜都多”,老葛呆的最多的地方还是工地——钢筋是骨架,混凝土是血肉,挖掘机来回轰鸣,脚手架层叠没有尽头,灰尘打着滚儿钻进衣领和肺里,一下雨便满地泥浆无处落脚,唯一鲜亮的醒目的,是墙上悬挂的红色标语:“安全来自警惕,事故源于麻痹”、“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这里有几千名农民工,每天五点钟起床,骑行七公里到达工地,工作十小时,中午半小时时间扒拉几口饭,下午继续上工。他们工资不低,木工280元一天、瓦工260元一天、油漆工250元一天,没人舍得乱花一分钱。

  葛远征在盖的小区楼房架构已经搭好,水泥粗粝,门窗还未安上,一阵北风穿堂,冻得人打哆嗦,工人们用两升的水壶装满热水放在地上,“热水装多点,冷得慢些”。

  工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在盖的小区叫什么名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