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患者的“毒瘾”:暴食后硬要用手扣吐出来(2)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进食障碍患者的“毒瘾”:暴食后硬要用手扣吐出来(2)

  记者在其中一个QQ群里发现,90后占比52%,00后占比26%,活跃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这个13岁的小姑娘爱在群里发自己纤细的腰部照片和自己的生活,自称已经有五年催吐经历。她身高158cm,体重76斤,可还是觉得自己胖,“试过节食、减肥药、催吐、泻药、绝食,啥都有”。

  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上的八点左右,是“兔子”们集中活跃的时间。按照平常人的作息,这两个时段,人们刚好吃完饭。“兔子”们也是,只不过他们的生活多了一道工序——催吐,他们要把刚刚吃进去的食物通过各种方式吐出来,用手或者直接插进胃里的塑料管。

  在QQ群里,“兔子”们将催吐称为“生”,把吃东西叫做“沉”。在他们的语境里,“吐”这个字不出现,会稍微好受点。

  李雨薇是其中一个群的群主,她1994年出生,金融行业的巨大工作压力让她患上了神经性贪食症。她说,每次有人加群,她都觉得特别失落——这个世界上又有一个人陷入了“这种巨大的痛苦”。

  群里的女孩们没有、也不打算去医院。她们觉得自己“阴暗、丑陋”。李雨薇的想法几乎代表了大多数,“暴食和催吐是一件难以置信又无法让人理解的事情”。

  “暴饮暴食和食后催吐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情绪的不适当处理。”曾参加过“中国红十字会进食障碍患者救助项目”的心理治疗师韩煦说,很多进食障碍患者具有的共同点是完美主义和低自尊,他们优秀却不善于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大部分患者认为,“以瘦为美”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为进食障碍提供了温床。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成长中都曾遭遇来自家庭、社会关于身材问题的压力。

反映女性身材焦虑的漫画。图片来自网络

反映女性身材焦虑的漫画。图片来自网络

  像林婷婷这样的年轻女孩,尽管已经认识到了暴食和催吐的危害,但内心深处依然认同“瘦才是美的标准”。

  家长们也持这样的观点。一位母亲谈及女儿的减肥行为时说,减肥行为本身并无不妥,只是过度才造成了神经性贪食。“减肥不就是女人一辈子追求的事业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告诉记者,这几年,进食障碍患者越来越多。陈珏记得,1998年,她刚刚从事精神科工作时,整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年只能见到一两例进食障碍患者,如今一整天的门诊可以见到二十多人。她所在的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1-2005,2006-2010、2011-2015三个时间段中,门诊初诊进食障碍的新增病例数和住院进食障碍患者人数分别比2001-2005时段增加了3-5倍。

  研究显示,神经性贪食症的高发年龄段为12岁到3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男女比例为1:13。像林婷婷这样的女中学生、大学生是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

  胖瘦难道比生命更可贵?

  没人知道造成林婷婷式痛苦的源头是什么。陈珏说,医学界也在尝试寻找,但还无定论。和所有精神类疾病一样,进食障碍是多因素疾病。

  “遗传基础、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共同起作用,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型。”陈珏补充,“社会文化”因素,如“以瘦为美”的社会价值观,在进食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7年1月,是林婷婷记忆里最冷的一个冬天。她跟母亲坦白了自己双性恋的事实,母亲无法接受,母女陷入冷战。

  正值春节,家里的餐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林婷婷疯狂地享受食物,再冲进卫生间把它们全部吐出来。这是她病情最严重的时段,从以前的一个月暴食、催吐一次变成了每天暴食三次、催吐三次。

  晚上,她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思考人生的意义。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就睁着眼睛。整夜醒着。几天后,她被武汉一家综合性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和抑郁症。

  其实,林婷婷不是孤例。国外学者发现,像她这样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比例在50%以上,这些患者还可能共病物质滥用、冲动/冒险行为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

因患厌食症于2010年去世的法国女模伊莎贝尔·卡罗。图片来自网络

因患厌食症于2010年去世的法国女模伊莎贝尔·卡罗。图片来自网络

  何一曾是一位有7年神经性贪食症病史的进食障碍患者。在暴食催吐持续到第四、五年时,她在呕吐物里看到了血。求生的本能让她开始自救——看医疗专业书籍、求助医疗机构。但还是有点晚了。频繁的催吐已经给她的身体带来了病态反应。

  每到深夜,何一总是被一种恶心的感觉击中。来不及去洗手间,她只能把头探出床头,把逆流的酸水吐在地板上。吐完几轮之后,逆流才会停止,恶心感才慢慢褪去。这是她人生少有的绝望时刻,“我一个人躺在一片漆黑里,默默流眼泪,担心自己是不是永远不会好起来。”

  她的牙齿也被胃酸腐蚀坏了。四颗臼齿严重蛀牙,吃太冷或太酸的食物都会疼。每次看牙,牙医都叮嘱她要少吃糖。她只能苦笑着说:“好。”

  “有些病人反复呕吐,除了造成牙齿问题和腺体肿大外,还可能造成血清电解质紊乱,引发心率失常,危及生命。”陈珏解释。据报道,进食障碍患者死于心搏骤停、肾衰竭或者其他躯体并发症。

  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林婷婷和何一都没想过向父母求救。“他们不会懂。”

  进食障碍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了一道结界。少有父母可以打破。

  林婷婷的妈妈至今不知道女儿存在暴食和催吐行为。相比神经性贪食症,林婷婷妈妈认为,抑郁症更值得担心。何一在病情稳定后,才主动跟父母坦白了那段备受折磨的经历。

  2018年1月9日下午,记者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进食障碍封闭病房门口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父亲反复和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女儿争吵,“还不是你减肥减的!”

(责任编辑:admin)